首页 江阴 古代同窗关系典故(古代同窗之情的例子)

古代同窗关系典故(古代同窗之情的例子)

古代同窗关系典故(古代同窗之情的例子) 1.古代同窗之情的例子 最著名是管仲和鲍叔牙。管仲和鲍叔牙同学时,管仲特别穷,鲍叔牙家境殷实。所以鲍叔牙经常资助管仲,但是两方交往不对等,有…

古代同窗关系典故(古代同窗之情的例子)



1.古代同窗之情的例子

最著名是管仲和鲍叔牙。管仲和鲍叔牙同学时,管仲特别穷,鲍叔牙家境殷实。所以鲍叔牙经常资助管仲,但是两方交往不对等,有人说管仲不懂回馈,鲍叔牙解释说,管仲家负担重,我多担待一些是应该的。两人后来一块参军,鲍叔牙打仗很英勇,冲在前面,管仲躲在后面,有时候还当逃兵。又有人在鲍叔牙面前说管仲懦弱,鲍叔牙解释说我家里兄弟多,我死了还有别的兄弟,管仲是独子还有老母亲要奉养,所以不能死。后来管仲和鲍叔牙同朝为官,鲍叔牙跟了公子小白,管仲跟了另外一个和小白对立的公子,结果管仲跟的公子当上了齐国国君,鲍叔牙也劝公子小白跑,说齐国不安全,公子小白不相信,说我和国王是兄弟,他不会为这事杀我。鲍叔牙说:国君可能不忍,但是国君下面有个大臣叫管仲一定不会放过你,这个我了解。然后说动公子小白连夜出城走上逃亡之路。管仲果然再新君一继位第一时间就对国君说:公子小白很优秀,一定要杀掉,否则会成为主公你的后患,齐国新君听不进去,说都是兄弟干嘛要杀来杀去。管仲听了也不啰嗦了出城带了几个兵就追出来,一直跑到齐国边境才追上公子小白,鲍叔牙赶紧上来阻拦,同时让小白快跑,管仲眼见追不上了,抽出箭一射,正中小白,小白一吓立刻倒在车里。辛亏腰上挂了个玉佩,玉佩碎了,人没事。但是小白顺便装死,管仲对自己箭法又过于自信,自己被鲍叔牙抱住,马车又过了边境,就放心回去了。小白没死,和鲍叔牙在国外多个国家颠沛流离,其中好几次在别的国家呆不下去,都是管仲追着逼着小国家要把小白交出来或者杀掉。后来小白重新登上齐君王位,立刻把管仲押上来大骂,说我个个还没让人杀我,是你未奉君令自己私自来杀我,而且屡次逼迫我在各国流亡,此仇此恨你有何话说,我到底怎么得罪你了,管仲说:你说的都对,是我一心要杀你,我没什么要解释的。鲍叔牙赶紧跪下替管仲求情,说管仲是一心为主,过去他的主人是您的对头,他把您视为他主人的最大威胁,一心为主人着想,完全是忠君的表现,现在他主人死了,你是他的主人,那么他肯定会全力辅佐你,以他的才干,一定能够帮助你。并且以死相求,意思说你杀管仲就等于杀了我,我也不活了。小白实在是欠鲍叔牙太多,没办法饶了管仲的命,并且要求永远不要在我面前出现。后来鲍叔牙又找机会介绍管仲,好歹说服小白再启用管仲,管仲不负众望,辅佐小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这期间鲍叔牙一直是管仲的下属,甘心情愿的为管仲和齐桓公的事业继续奉献。管仲临终之前,齐桓公问管仲说谁能接你,管仲推荐了一个人,还不是鲍叔牙。齐桓公有问那个人也死了怎么办,管仲才推荐鲍叔牙,鲍叔牙和管仲差不多岁数,所以齐桓公又问管仲,鲍叔牙死后推荐谁,管仲又推荐了一个人,齐桓公再问,管仲就没话了。果然,管仲之后三个宰相把齐国治理的都不错,但是到第四个宰相是齐桓公自己唯一一个自己挑选的宰相,弄乱了齐国,齐桓公后来被囚禁活活饿死。所以说管仲和鲍叔牙的革命友谊,一直被后人称道,称为友谊的典范,,也被称为管鲍之交,指异性兄弟感情特别深厚。特别是鲍叔牙对管仲这种不对等的奉献式的友谊。

此后出名的同窗还有孙策和周瑜,还有出名的同学反目成仇的是孙膑和庞涓,苏秦和张仪。这四个人都师从鬼谷子。

大秦帝国中 有一段详细描写了 苏秦与张仪的深厚友情

2.古代同学关系处好的示例

古代同学礼仪的小故事:

1、范式守信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张(今山东金山县)人。年轻时在太学求学,与汝南元伯是好朋友。两人一起学习,后来都请假离开太学返乡,范式对张劭说,”二年后回到太学读书,(我)将到你家拜见你的父母,见一见你的幼子.”于是一起约好了

2、李氏之友

黄生,是李氏儿时的朋友。(分别)十年后,二人在路途中相遇。李氏把他请到家,杀鸡当作食物。到了晚上十点左右,黄生的肚子疼,流下的汗滴像珠子般大小。李氏夫妇非常惊恐,想要找医生(赶快)来看看。黄生坚持不让他们去(找医生),说是老毛病又犯了,没有关系。李氏不听从,坚持去请医生。当时正在下暴雨,漫天乌黑,山道崎岖,路滑难行。过了大半夜,带着医生回来了。医生给(黄生)针灸,一会(病)就好了。黄生(对李氏)说:“你为我吃苦了!我拿什么报答你?”李氏夫妇说:“你是我朋友,应当很仔细耐心地对待你,有什么可以报答的?”第二天天晴了,黄生就告辞离去了。

3.同窗一词的来历

古代学习条件很艰苦,所以就把同学称做同窗,窗,有寒窗之含义,说同窗二字,也就显示出了说话者之间的亲密和尊重,比说同学要亲切许多. 亦作“ 同窓 ”。

1.在一起读书。宋 吕祖谦 《与朱侍讲书》:“令嗣气质甚湻,已令就 潘叔度 舍傍书室……同窗者,乃 叔度 之弟 景愈 。”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一折:“我有个同窗故友,姓 韩 名 辅臣 。” 清 李渔 《风筝误·议婚》:“当初还有 韩 家侄儿,同窓砥砺。”

沙汀 《闯关》一:“当其同窗的时候,他们是很少交往的。”2. 在一起读书的人,同学。

清 李渔《比目鱼·入班》:“这等说,是敝同窓了。” 郭沫若 《女神·光海》诗:“我有个心爱的同窗,听说今年死了。”

王西彦 《静水里的鱼》:“信是一个大学时代的老同窗写来的。”。

4.古代同学关系处好的示例

古代同学礼仪的小故事: 1、范式守信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张(今山东金山县)人。

年轻时在太学求学,与汝南元伯是好朋友。两人一起学习,后来都请假离开太学返乡,范式对张劭说,”二年后回到太学读书,(我)将到你家拜见你的父母,见一见你的幼子.”于是一起约好了

当约好的

“母亲说,”如果真的是这样,那我就为你酿酒。”到了约好的那日,范式果然来到。

大家登上大厅一起饮酒,最后开心的分别了。 2、李氏之友 黄生,是李氏儿时的朋友。

(分别)十年后,二人在路途中相遇。李氏把他请到家,杀鸡当作食物。

到了晚上十点左右,黄生的肚子疼,流下的汗滴像珠子般大小。李氏夫妇非常惊恐,想要找医生(赶快)来看看。

黄生坚持不让他们去(找医生),说是老毛病又犯了,没有关系。李氏不听从,坚持去请医生。

当时正在下暴雨,漫天乌黑,山道崎岖,路滑难行。过了大半夜,带着医生回来了。

医生给(黄生)针灸,一会(病)就好了。黄生(对李氏)说:“你为我吃苦了!我拿什么报答你?”李氏夫妇说:“你是我朋友,应当很仔细耐心地对待你,有什么可以报答的?”第二天天晴了,黄生就告辞离去了。

5.古今哪些伟人是同学关系

同学是同师授业、携手并肩的人,古代称之为“同窗”。

师出同门的人,由于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水平和能力有高低之分,有些同学能够在学有所成后并肩作战,互相促进,同窗之谊根深蒂固;而有些同学却成了势不两立、不共戴天的仇人。从下面几对同学身上,我们或许能够感悟出一些真谛。

苏秦和张仪 鬼谷子先生是先秦诸子百家中纵横家的鼻祖,战国时期大名鼎鼎的苏秦和张仪便是他最得意的两个弟子,在向鬼谷子学习游说诸侯的技巧时,苏秦一直非常钦佩张仪,觉得自己的实力不如张仪。 学成后,苏秦屡受挫折,出游数载,一无所成,“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

只好灰溜溜地跑回家,致使“妻不下织,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感叹说:“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于是他闭门不出,博览群书,每逢困乏欲睡,便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这便是成语“悬梁刺股”中“刺股”的由来。

张仪毕业后到了楚国,一次陪楚相饮酒,散席后,楚相发现身上的玉佩不见了,相府的人都怀疑是张仪偷的,就打了他几百大板。张仪被释放回家后,他的妻子责备他出外游说简直是自讨苦吃,他却问妻子:“看看我的舌头还在吗?”其妻笑道:“还在呢!”张仪说:“这就足够了。”

战国时期的这两位纵横家都靠三寸不烂之舌吃饭,不久,苏秦成功地说服了赵王与东方诸国结成联盟,身佩六国相印,但他又担心倘若赵国受到秦国的进攻,联盟就会土崩瓦解,他要寻找一个能左右秦国局势的人,思来想去,他觉得没有比老同学张仪更合适的人选了。于是,他智激张仪,建议他去投靠秦国。

就这样,苏秦创“合纵”之法,游说六国联合抗秦后不久,张仪也受到秦惠王的重用,施以“连横”之术,游说六国亲秦,拆散合纵。二人暗中却形成了默契,表面上互相对抗、实际上互相扶持,战国的形势被他们左右了近三十年,一同演绎了战国末期群雄逐鹿的“大戏”。

司马迁曾经在《史记》中高度评价他们:“此两人真倾危之士哉!” 面对才能胜于自己的同学,苏秦巧用激将法迫使张仪有所作为,与自己进行良性竞争,既不失同学情谊,又能在事业上互相促进,可谓一举两得,他们的“合纵连横”之法也成为流传后世的千古佳话。 孙膑和庞涓 相传这两位名人也是鬼谷子先生的门生,二人曾向鬼谷子学习兵法。

孙膑是兵圣孙武的后代,天赋过人的他自然比庞涓更胜一筹,同学期间,两人情谊甚厚,并结拜为兄弟。后来,庞涓在魏国做了大将军。

当孙膑来到魏国后,庞涓深知自己的水平比不上孙膑,担心他受到魏王的重用,于是就编造罪名,砍掉了孙膑的两只脚,还在他脸上刺了字,想以此让他永无出头之日。孙膑没想到昔日的同窗好友会如此心狠手辣,他想办法逃出魏国来到齐国,齐国大将田忌很欣赏孙膑,就把他推荐给齐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孙膑不负众望,运用“围魏救赵”之计,在桂陵之战中把魏军打得落花流水,庞涓一败再败,后来,孙膑巧设“减灶之计”,诱魏军深入,并命人在一棵大树上写下“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几个大字,命令弓箭手埋伏两侧。天黑以后,庞涓率军进入埋伏圈,当他叫人拿火把照看树上的大字时,齐军万箭齐发,庞涓自知智穷兵败,引颈自戮。

其实,庞涓也是一位难得的将才,只可惜他心胸狭窄,不能容人,以害人始,以害已终。他本可以和自己的老同学文武联合,共图大事,但却因为嫉贤妒能之心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想来令人唏嘘不已。

韩非和李斯 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韩非和李斯都曾师从于他。这两个徒弟头脑灵活,才气过人。

然而韩非有口吃的毛病,不善言辞,但文笔很好;李斯能言善辩,喜欢向老师荀子求教辅佐帝王之术,却总觉得自己的学问比不上韩非同学。 从荀子处毕业后,李斯率先发迹,他到了实力强大的秦国,秦相吕不韦见李斯有才,就推荐给了秦王嬴政,并很快得到秦王的赏识和重用。

学成后回到老家韩国的韩非看到本国局势每况愈下,便多次上书劝谏韩王,但都没有得到采纳,他感到十分悲愤和失望,于是埋头著书,写了《孤愤》《五蠹》《说难》等十余万言的著作,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法家思想。后来韩非的著作传到秦国,秦王非常欣赏,感叹道:“唉,我要是能见到这位作者,和他交个朋友,那就死而无憾了!”李斯告诉嬴政,这是他的老同学韩非的作品。

秦王一听,马上下令攻打韩国,韩王见形势危急,只好派韩非出使秦国。秦王见到韩非后,如鱼得水,便把他留在身边。

韩非为报知遇之恩,也积极为秦王出谋划策,深得重用。 此时,本来是韩非“伯乐”的老同学李斯开始嫉妒韩非的才能,怕他妨碍自己的仕途,便在秦王面前屡次说韩非的坏话,说韩非本来就是韩国人,他不可能为秦国死心塌地效力的。

秦王耳根子一软,便下令把韩非关进监狱。李斯趁机派人给韩非送去毒药,逼迫他自杀。

韩非本想当面向秦王辩解,但根本没有机会面见秦王。等到嬴政醒悟过来,后悔关押韩非时,韩非早已被毒死在大狱中。

韩非虽死,但他的思想后来却在秦始皇手上得到了实施。而那个害死老同学的李斯呢?他在秦始皇死后与赵高合。

6.中国古代的友谊事例

管鲍之交:春秋时,齐国的管仲与鲍叔牙是好朋友,但是两人各事其主。后鲍叔牙侍 奉的公子小白为被立为齐桓公,鲍叔牙却向齐桓公荐管仲为相而自己甘居其下。在管仲的辅佐下,齐国日益强大,最终成为“九分诸侯,一匡天下”的霸王。成功后的管仲十分感慨地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浪说曾分鲍叔金,谁人辨得伯牙琴?于今交道奸如鬼,湖海空悬一片心。古来论交情至厚,莫如管鲍。管是管夷吾,鲍是鲍叔牙。他两个同为商家,得利均分。时管夷吾多取其利,叔牙不以为贪,知其贫也,后来管夷吾被囚,叔牙脱之,荐为齐相。这样朋友,才是个真正相知。这相知有几样名色: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声气相求者,谓之知音,总来叫做相知。今日听在下说一桩俞伯牙的故事。列位看官们,要听者,洗耳而听;不要听者,各随尊便。

管宁割席:东汉时,管宁与华歆二人为同窗好友。有一天,二人同在园中锄草,发现 地里有块金子,管宁对金子视如瓦片,挥锄不止,而华歆则拾起金子放在一旁。又一次,两 人同席读书,有达官显贵乘车路过,管宁不受干扰,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出门观看,羡慕不已 。管宁见华歆与自己并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自此以后,再也不以华歆为友 。

江阴暨阳论坛:https://www.jiyangluntan.com/ https://www.jiyangluntan.com/18387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