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阴 南沙典故(南沙天后宫的由来以及故事)

南沙典故(南沙天后宫的由来以及故事)

南沙典故(南沙天后宫的由来以及故事) 1.南沙天后宫的由来以及故事 南沙天后宫始建于明朝,前身是天妃庙,清朝乾隆年间复修后定名为元君古庙,膜拜天后娘娘。在1940年代日本侵华时曾遭…

南沙典故(南沙天后宫的由来以及故事)



1.南沙天后宫的由来以及故事

南沙天后宫始建于明朝,前身是天妃庙,清朝乾隆年间复修后定名为元君古庙,膜拜天后娘娘。在1940年代日本侵华时曾遭破坏。1995年由香港著名实业家霍英东捐款重建天后宫。天后 林默,(公元 960 年—— 987 年)民间称之妈祖,是沿海百姓崇祀的海神。她是宋代福建 湄洲屿的一个奇女子,暂短的生命留下了许多行善济世,救助海难的动人传说。历来备受治国者的褒封。人们逐渐把她奉之为神,顶礼膜拜。据资料显示,现今世界上约有一亿多人信奉天后,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有天后宫,足见其影响的深远。

南沙天后宫,紧临珠江出海口伶仃洋,坐落于大角山东南麓,依山傍水,其建筑依山势层叠而上,殿宇辉煌,楼阁雄伟,在天后广场正中就是石雕天后圣像,是为纪念海上女神林默而建,建筑特点是集北京故宫的风格和南京中山陵的气势于一体,其规模是现今世界同类建筑之最,被誉为“天下天后第一宫”,也是东南亚最大的妈祖庙。天后圣像高达14.5 米,屹立在天后宫广场正中。整座天后宫四周绿树婆娑,殿中香烟袅袅,置身其间令人顿生超凡脱俗的感觉。

2.南沙天后宫的由来以及故事分别是什么?

南沙天后宫最初修建于于明朝,清朝乾隆年间重新修复后改名为为元君古庙,原本叫做天妃庙,膜拜天后娘娘。在1940年代日本侵华时曾遭破坏。1995年由香港著名实业家霍英东捐款重建天后宫。

妈祖姓林,因自出生至满月不闻啼哭,故取名“默”。自宋代至明中叶以前,民间称她为“通灵神女”或“湄洲神女”;明中叶开始,民众亲切称她为“娘妈”;随后,去台湾的福建移民进一步尊称她为“妈祖”,意思就是娘妈之“祖”。如今,“妈祖”这一民间质朴的称呼已深入人心,被人们普遍接受。据资料显示,现今世界上约有一亿多人信奉天后,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有天后宫,足见其影响的深远。

妈祖服的传说:莆田湄洲岛及附近沿海妇女为了表示对妈祖的敬奉并寻求保佑家人平安,常穿蓝色上衣以及上半截为红色、下半截为黑色或蓝色的长裤,传说妈祖喜欢穿朱红服饰在海上拯救海难,这种特殊的服饰被称为“妈祖服”。

3.南沙区的历史沿革

公元前214年,秦统一岭南,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番禺为南海郡之首县。

公元前204年,赵佗在南海郡建立南越国。南沙区域平原地带尚未形成,浅海中零星分布的丘陵洲岛,位于番禺县域珠江出海口的最南端。

东晋咸和六年(331),分南海郡地而置东官郡,同时置宝安、安怀、兴宁、海丰、海安和欣乐六县。南沙区域从南海郡番禺县析出,隶属东官郡宝安县。

唐朝至德二年(757),宝安县更名为东莞县,南沙区域随属东莞县。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东莞县析出香山镇改置香山县。

黄阁地区从东莞县析出,隶属香山县。南沙区域浅海中的丘陵洲岛周围沙泥已淤积成坦,部分已拍围成田,龙穴岛等地仍属东莞县。

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黄阁立村,称香山县古海乡黄旗角村。明洪武十四年(1381),黄阁改称香山县黄旗都黄旗角村。

南沙区域中的东瓜宇、塘坑、板头先后开村,万顷沙、义沙地区形成沙坦,黄山鲁南面地区开始称沙埠、南沙等名,仍隶属东莞县。明代,龙穴岛周围沙坦淤积形成洲。

明天顺八年(1464)《东莞县志》载:东莞县“最南端为大洋龙穴洲”。清乾隆年间(1736—1796),东莞县划五属(二厅三司)进行管辖,今南沙街部分地段已形成,为东莞县缺口司南沙村。

清道光十五年(1835),东莞与香山交界水面和南沙村前面先后浮起大片沙坦。道光二十九年(1849),两县的知县为两县争沙达成和解,在万顷沙中间开挖界河。

界河以西的大鳌沙、沥心沙、缸瓦沙、屎船沙属香山县;界河东北归东莞县管辖。至民国初年,东莞县拥有南沙村、万顷沙的沙坦与沙田近六七万亩。

民国十四年(1925),香山县改称中山县,黄阁与万顷沙界河以西的大鳌沙、沥心沙、缸瓦沙、屎船沙随改属中山县。南沙、大虎岛、小虎岛与万顷沙界河以东地段以及鸡抱沙、龙穴岛隶属东莞县。

二十世纪40年代,东莞县明伦堂在万顷沙东北部建立东莞县明伦堂示范农场。民国三十七年,南沙乡成立,属东莞县第五区。

1949年12月,万顷沙东莞县明伦堂示范农场被接管,改称万顷沙接管处农场;1950年,定名为广东省东莞县万顷沙国营农场。1950年10月,南沙、万顷沙、长沙、龙穴、小虎、大虎划属东莞县第九区。

大鳌沙、沥心沙、缸瓦沙、屎船沙划属中山县第十区。1951年1月,广东省人民政府珠江区专员公署海岛管理处成立,万顷沙五涌、一涌以及龙穴岛从东莞析出,划入海岛管理处管辖。

1951年底,在万顷沙二涌一带的5个围,组建归国难侨处理委员会农场。1952年10月,万顷沙五涌、一涌以及龙穴岛随海岛管理处移交中山县渔民区人民政府管辖。

同年,万顷沙正安等8个围并入归国难侨处理委员会农场,随即更名为万顷沙华侨集体农场。1954年,广东省东莞县万顷沙国营农场和万顷沙华侨集体农场合并,成立广东省万顷沙国营机械农场,直属省农垦厅。

1953年4月,珠海县成立,万顷沙、龙穴岛和沙头乡、沙中乡、沙尾乡,连同从东莞县析出的南沙、长沙、小虎、大虎,与同时从中山县析出的冯马乡、新安乡、平安乡一并划入珠海县第四区管辖。1954年长沙划入中山县大岗区。

1955年7月,珠海县第四区改称珠海县万顷沙区。1957年3月,珠海县万顷沙区划入中山县,改称中山县万顷沙乡,南沙随改属中山县万顷沙乡。

大虎、小虎、沙仔岛划入中山县黄阁乡。1958年,黄阁乡、万顷沙乡撤乡改社,分别改称黄阁人民公社、万顷沙人民公社。

广东省万顷沙国营机械农场并入万顷沙人民公社。1959年1月,广东省万顷沙国营机械农场从万顷沙人民公社析出。

黄阁人民公社先后并入万顷沙、大岗人民公社。同年6月,番禺县建制恢复,7月,黄阁(含大小虎、沙仔岛)和万顷沙(含南沙、龙穴岛)恢复人民公社建制,2个公社从中山县析出,一并划入番禺县万顷沙人民公社。

1961年3月,南沙从万顷沙人民公社析出,成立南沙人民公社,长沙、义沙属番禺县大岗公社。1972年10月,新造、潭州人民公社的8个渔业大队迁到万顷沙尾,组建新垦渔业公社。

1975年1月,番禺县改属广州市管辖。1978年,大岗公社析出前进、义沙等5个生产大队,万顷沙人民公社析出冯马一、东升等5个生产大队,组建横沥人民公社。

1978年6月,广东省万顷沙国营机械农场改称广东省珠江华侨农场。1983年12月20日撤公社改区。

1987年1月20日撤区改镇,南沙区域有黄阁、万顷沙、新垦、横沥、南沙5个镇和广东省珠江华侨农场。1988年,广东省珠江华侨农场由省下放至广州市。

1989年6月改称广州市珠江华侨农场。1992年1月,广州市珠江华侨农场加挂“广州市珠江管理区”、“广州市国营珠江华侨农工商联合公司”两块牌子。

1990年6月22日,广东省、广州市确定南沙为重点对外开放区域和重点开发区,成立南沙经济区管理委员 会,为县局级单位,由番禺县人民政府管理。1992年5月20日,番禺撤县改市(县级),6月17日,南沙经济区和南沙镇合并,成立中共番禺市南沙经济开发区委员会、番禺市南沙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和番禺市南沙经济开发总公司。

1993年5月12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同年7月8日,中共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

4.南沙历史 有咩历史啊

南沙处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几何中心,位于珠江出海口虎门水道西岸,是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集之处,东与东莞虎门隔海相望,西连中山市,以南沙为中心,周围60公里半径内有14个大中城市。

南沙地区是区域性水、陆交通枢纽,水上运输通过珠江水系和珠江口通往国内外各大港口,海上距香港38海里,距澳门41海里。航空方面,周围有广州、香港、澳门等国际机场。

1993年5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成立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2002年广州市委、市政府为了加快南沙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成立了广州南沙开发区建设指挥部,为广州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全权负责开发区范围内的规划、建设、管理以及招商引资等工作,具有广州市市级审批管理权限。 按照广州城市规划,南沙规划区范围包括广州番禺沙湾水道以南的所有地区,总面积约797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约575平方公里。

由广州南沙开发区建设指挥部统一规划、开发、建设、管理的南沙开发区范围包括其中的黄阁镇、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灵山镇东南角、横沥镇、珠江管理区、万顷沙镇、番禺区围垦公司等区域,总面积约536平方公里,陆域面积约330平方公里。按照规划,南沙地区将发展为集物流产业、邻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一体的现代产业基地。

南沙地区水网密布,湖塘众多,自然环境优美,北部大多为农田耕地,南部入海口地区大多为围垦填地,自然生态保持完好。南沙地区依山环水的自然景观和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也使南沙成为了一个旅游胜地,南沙现已拥有南沙蒲洲公园、南沙天后宫、苏州水乡一条街、南沙高尔夫球场等一批旅游景点和设施。

历史 在南沙鹿颈村发现的古文化遗址,面积约1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包括新石器时代晚期、商周时期和唐宋时期,文化层最深1.8米,其中以商周时期堆积最丰富。该遗址在广州地区为已发现的最大、最丰富的古文化遗址。

而在南沙开发区鹿颈村东侧发现的先秦遗址中的一座竖穴土坑墓,发现一副先秦人骨,保存完好,为成年男性,身高1.65米。这是广州地区已发现的第一具完整的先秦人骨。

《淮南子•人间训》记述秦始皇派遣五路大军经略岭南,其中“一军处番禺之都”,这说明番禺在秦以前已是岭南十分重要的地方,故秦经略岭南驻军于此。《战国策》载有这样一段话,楚王曰:“黄金、珠玑、犀、象出于楚,寡人无求于晋国”。

按,珠玑、犀、象等物产于岭南。春秋战国时,番禺与楚国有较多的政治、经济交往,曾“臣服于楚”,这说明战国时,番禺已成为南方珍异物产集散的商业都会。

在汉代,番禺城还是中原、荆楚、黔蜀、闽浙以及南海诸国多种货物的集散地,是全国有数的商业都会。《史记•货殖列传》;“处近海,多犀、象、毒冒(玳瑁)、珠玑、银、铜、果、布之凑,中国(指中原)往商贾者多取富焉。

番禺,其一都会也。”所列商品,既有番禺本地特产,也有来自邻近地区,还有是从海外输入,这说明汉代番禺已是岭南最繁华的商业都会,是全国九大都会之一。

南沙开发大事记: 一、1988年,洛溪大桥通车,霍英东率先提出开发南沙,十五年内到访南沙近800次,投放启动资金超25亿元,霍英东因此被称为“南沙开发之父”。 二、1989年,有荣/恒基等四大财团合资成立虎门轮渡公司,南沙开发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三、1990年,广东省确定广州南沙,惠州大亚湾,珠海西区为九十年代三大重点发展区域。 四、1991年,虎门轮渡及广珠东线公路正式开通,南沙成为沟通珠三角东西两岸的交通枢纽。

五、1992年,国务院批准南沙港成为对外通商口岸,南沙客运港试航。 六、1993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级南沙经济核技术开发区,揭开南沙大规模开发的序幕。

七、1994年,全球最大企业美国通用落户南沙,南沙招商引资踏上新台阶。 八、1995年,东发和南伟码头分别投入使用,南沙对外开放踏上新台阶。

九、1996年,万吨外籍船首舶南沙港,千年古镇正式开埠。 十、1997年,虎门大桥通年,天堑变通途,南沙跻身全国投资环境优秀开发区30强。

十一、1998年,粤港经济合作座谈会在南沙举行,成为“泛珠三角”合作的始创地。 十二、1999年,广东省召开“推进南沙开发现场会”,南沙定位升级为珠三角的中心支点城市。

十三、2000年,番禺撤市建区,林树森倡导广州城市“南拓”战略,将南沙纳入广州城建计划,年投资过百亿,南沙基础设施建设开始突飞猛进。 十四、2001年,广州市政府提出在南沙“再造一个新广州”,使广州从河港变成一个滨海城市。

十五、2002年,广州南沙开发区建设指挥部挂牌成立,张广宁任总指挥,统筹南沙的规划及开发,行使广州市一级管理权限。 十六、2002-2003年,国家开发银行,工行,建行等金融机构授信南沙借款近1000亿进行基建,南沙开发融资,注资规模空前。

十七、2003-2004年,丰田发动机/整车及配套项目落户南沙,全部投产后产值有望超过1000亿。 十八、2004年南沙国际深水港一期及南沙港快速路相继开通,中远中海首航欧美,南沙初步形成陆通广州市区/机场,海通全世界的立体交通体系。

十九、2005年5月,经经国务院民政部批准。

5.南沙领土争端

南沙28岛(海域面积65万平方千米)。。。.越南。。。.被占 (南沙争端最大,涉及利益的国家也比较多,其中越南最多,其原因绝大部分是经济利益的驱使,加之多数岛屿离我们大陆较远无法管辖到,且当时意识薄弱导致沿南沙各国有机可趁)

南沙2岛(海域面积5万平方千米)。。。.印尼。。。.被占

南沙9岛(海域面积27万平方千米)。。。.马来西亚。。。.被占

南沙1岛(海域面积0.3万平方千米)。。。.文莱。。。.被占

南沙9岛(海域面积41万平方千米)。。。.菲律宾。。。.被占

6.请问有关我国南沙诸岛的历史(从古代到现代)

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分布在辽阔浩瀚的南海海洋上,是我国南海诸岛的主要组成部分,习惯上合并称为西南中沙群岛。

西南中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事实证明,我国人民最早发现这些岛屿礁滩,长期以这些岛屿礁滩为基地进行渔业捕捞生产和居住,世代相继对这些岛屿礁滩进行辛勤的开发和经营,我国政府最早对这些岛屿礁滩实行管辖和行使主权。

西南中沙群岛历来在我国广东省人民政府管辖之下,1988年海南建省,即时,将这些岛礁及其海域划归海南省管辖。 (一)我国人民最早发现和开发这些岛屿礁滩 据古籍记载,远在秦汉时代,我国已经有了大规模的远洋航海通商和渔业生产活动,南海已成为当时重要的海上航路。

从此,我国人民频繁航行于南海之上,穿越南海诸岛,最早发现了这些岛屿礁滩,并予以命名。 东汉班固(公元32—92)撰写的《汉书·地理志》中已有汉武帝派遣使臣从南海航行海外各国的记载。

书中完整描述了自广东徐闻出发,经南海,历数国,远至今日印度东南部的康那弗伦和斯里兰卡等国的航行路线。 公元226年,三国时的东吴孙权派朱应、康泰出访东南亚各国,船队航经南海到达扶南(今柬埔寨)等国,与这些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

康泰回国后根据经历所写成的《扶南传》,对南海诸岛的地理情况作了准确的记载。 唐宋时期,社会经济紧莱,对外交往增多,特别是宋初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以后,在南海的航行和生产更趋频繁。

当时对南海的航路以及岛屿的位置、名称等都已有较详细的考察和记载。南宋周去非在《岭南代答》(1178年成书)中载:“…东大洋海,有长沙、石塘数万里”,此中的“长沙”、石塘”指的就是南海诸岛。

长沙是以沙岛为主的珊瑚岛,石塘是以环礁为主的珊瑚礁。赵汝适在多方调查询问并参考《岭南代答》的基础上撰写的《诸蕃志》(1225年成书)中指出:“贞元五年(公元789年)以琼为督府,今因之。

…至吉阳(今三亚市),乃海之极,亡复陆涂。外有州,曰乌里,曰苏吉浪,南对占城,西望真腊,东则千里长沙、万里石床,渺茫元际,天水一色”,这里不但指出了千里长沙、万里石床是我国的南海诸岛,而且也说明,早在唐代已经将西南中沙群岛划归海南岛的振州(宋时改为吉阳军)管辖。

明清时期,我国许多图、藉、方志对南海诸岛的记载已经不胜枚举。从地图方面来说,明代郑和“七下西洋”长期航行南海,绘有《郑和航海图》,后载入茅元仪《武备志》。

该图标出了石星石塘、万生石塘屿、石塘等岛群名称和相对位置。及至清代陈伦炯《海国闻见录》中的附图《四海总图》,已经明确标绘有四大群岛的地名和位置。

当时称东沙群岛为“气沙头”,西沙群岛为“七洲洋”,南沙群岛为“石塘”,中沙群岛为“长沙”。后来,清政府在开展大规模全国地图测量的基础上,编绘了多种地图。

在1716年的《大清中外天下全图》、1724年的《清直省分图》、1767年的在《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1800年的《清绘府州县厅总图》和1818年的《大清一统天下全图》等等这些官方舆图中,都在海南岛的东南方绘有南海诸岛,列入中国疆域版图。 从古籍方面来说,郑和“七下西洋”的随从人员费信著《星槎星览》、马次著《瀛涯胜览》、巩珍著《西洋番国志》等书,其中对南海及南海诸岛的记载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当时出现的航海著作,如1527年顾蚧的《海槎余录》、黄衷的《海语》等书,对南海航行、岛礁分布及地理特征都有详细的描述。当时出现的海防著作,无不把南海诸岛作为我国海防的“门户”和“天堑”。

如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海防辑要》一书,就把西沙群岛等岛屿列为我国的海防区域。 从方志方面来说,明清两代是方志鼎盛的时代,由官方修纂的《广东通志》、《琼州府志》、《万州志》等等许多地方志书,都辑录有西南中沙群岛的资料,列为海南岛的附属岛屿。

其《广东通志》中就有:明武宗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立海防营于万州”的记载。还可以正德《琼台志》中看出当时已把西沙、南沙群岛作为我国的海防区域。

我国人民开发西南中沙群岛的历史渊源流长。据考古发现,在西沙群岛的甘泉岛有一处唐宋遗址,出土一批唐宋瓷器、铁锅残片以及其他生产、生活用品。

这无可辩驳地证明,至少从唐宋时期开始,我国人民就已经在西沙群岛居住和生产,早已经是西南中沙群岛的主人。及至明清时代,我国人民在各岛屿上保留了大量遗迹。

包括在西沙群岛的永兴岛、金银岛、珊瑚岛、东岛、北岛等岛礁相继出土一大批明代和清代的铜钱、瓷器及其他生活用品;还包括在西沙群岛的各主要岛屿上都发现我国渔民所建的古庙遗存。仅赵述岛、北岛、南岛、永兴岛、东岛、琛航岛、广金岛、珊瑚岛、甘泉岛就有古庙十四座。

在南沙群岛的太平岛、中业岛、南威岛、南钥岛、西月岛等也都发现有古庙遗存。这些庙字有些是明代建造的,大部分是清代所建。

同时,在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一些岛礁上,还挖掘有多块清代和民国时期的石碑。这些石碑多为当时莅岛视察的政府或军队要员所立的纪念碑。

我国人民开发西南中沙群岛的历史还可以从世代传抄。

7.元旦假期,远离祖国大陆的南沙守礁官兵在吃啥

2015年新年来临,在全国人民欢度元旦时,驻扎在南海三沙的守礁官兵依然警惕地守卫着祖国的海疆。关注守礁军人的读者大多知晓,守礁军人条件艰苦,住的是高脚楼、吃的是罐头。随着南海岛礁的建设,守礁军人的居住条件已经大为改善,那么舌尖上的南沙怎么样?守礁军人现在吃什么?

之前的南沙岛礁因为分散且面积很小,食物依赖补给且难以储存,普通人日常生活中饭菜,在守礁军人眼中也是难以企及的佳肴,罐头虽然美味,但是吃来吃去那么几种,总会吃腻。现在随着岛礁的建设与海军保障体系的完善,守礁军人的饮食已大有改观。

17时许,记者打电话得知,在南沙永暑礁官兵食堂,五菜一汤已经摆到了饭桌上,菜单如下:竹笋炒回锅肉、辣子鸡丁、土豆糯米蒸排骨、清蒸南瓜块、洋葱拌腐竹,外加紫菜蛋花汤。此外,官兵们还每人分到一个苹果。

南沙礁堡上的节日餐桌,看似普通的家常饭。然而在遥远、孤寂的南沙,这桌饭与往日比却显得格外隆重而豪华。

“人是铁,饭是钢。”这世人皆知的道理,在南沙守礁官兵那儿则是一条十分重要的“军规”。元旦放假这几天,刚刚换防任永暑礁司务长的胡飞忙得团团转。他在电话里告诉记者:“现在南沙保障补给比较充足,换防前后食材品种也相对丰富,特别是补给时间缩短以后,礁上餐桌变化十分明显,逢年过节我们更是变着花样搞伙食,尽力给来自五湖四海的战友多做几样地道的家乡菜。”

“蔬菜供应怎么样?”记者听过太多南沙缺菜的故事。永暑礁守备队教导员徐万信告诉记者,现在永暑礁上的“四防”菜地能防台风、防雨水、防日晒、防腐蚀,不光让蔬菜的成熟期变短了,还能不时向周边的兄弟岛礁供应蔬菜。

司务长胡飞说起礁上的食谱如数家珍,向记者介绍了南沙各个岛礁的“招牌美食”:永暑礁的酸菜鱼、南薰礁的八宝鸭、美济礁的肉包子、华阳礁的小笼包、东门礁的打卤面、渚碧礁的腰带面……

“在礁上你们最爱吃啥菜?”记者问几名刚刚换防下礁的官兵。

“清炒地瓜叶。”几名官兵的回答不约而同。

怎么是这个菜?记者一问才知,原来官兵们在礁上种过许多菜,发现唯独种上地瓜后,长出来的叶子易活、爱长,经得起南沙气候无常的考验。补给困难的时候,炊事员在礁堡边上,随便扯把地瓜叶子炒个菜就能应急。

炊事班下士林承杰,说起炒地瓜叶还有烹调心得:“这道菜别看不起眼,炒起来一般都得班长掌勺。一不能炒黄、二要口感好、三还得有香味,火候、油温和时间都有讲究。一锅菜要是炒坏了,战友们就是不说啥,我们也抬不起头来。”

南沙另一道官兵百吃不厌的食材是黄豆,以及黄豆衍生出的各种美食。司务长李飞翔介绍说,如今南沙各个岛礁上都能做豆腐、发豆芽,还能自产豆皮、豆干、豆浆。

这些手艺,几乎都出自四级军士长黄胜发的“真传”。当年,为了丰富礁上的“菜篮子”,刚任炊事班长不久的黄胜发回家探亲,家人没陪两天,就去了一家豆腐店打工学艺,一个月后满载而归。

守礁人的双手,书写了大海上的“南泥湾”故事。炊事班长郭鹏说:“现在礁上添置了不少新型炊事用具,有烤箱、烙饼机、豆浆机……战友们过生日时还可以烤个像样的蛋糕。以前就是做个大个儿馒头,上面点缀些水果,再用番茄酱画个图案。”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饮一啄饱蘸苦辣酸甜”,南沙官兵对这句话理解最深。从原来一天三顿罐头,到现在一天天丰富起来的餐桌,这一变化的背后是祖国的发展和强大,是“扎根礁盘、乐守天涯”的南沙精神。

江阴暨阳论坛:https://www.jiyangluntan.com/ https://www.jiyangluntan.com/18560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