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阴 文言文典故怀才不遇(关于古人怀才不遇的典故)

文言文典故怀才不遇(关于古人怀才不遇的典故)

文言文典故怀才不遇(关于古人怀才不遇的典故) 1.关于古人怀才不遇的典故 1、李广难封 李广是一位英勇善战、智勇双全的英雄。他以少胜多,险中取胜,以一生与匈奴战斗七十余次,常常以少…

文言文典故怀才不遇(关于古人怀才不遇的典故)



1.关于古人怀才不遇的典故

1、李广难封

李广是一位英勇善战、智勇双全的英雄。他以少胜多,险中取胜,以一生与匈奴战斗七十余次,常常以少胜多,致匈奴人闻名丧胆,称之为“飞将军”,“避之数岁”。然而,这位战功卓著、倍受士卒爱戴的名将,却一生坎坷,终身未得封爵。

2、杜甫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

3、李白

开元十八年(730年),李白三十岁。春在安陆。前此曾多次拜见本州裴长史,因遭人谗言诽谤,多次上书说明,都被拒之门外。

4、屈原

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5、蒲松龄

蒲松龄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 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蒲松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屈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杜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广难封

2.关于古人怀才不遇的典故

1、李广难封李广是一位英勇善战、智勇双全的英雄。

他以少胜多,险中取胜,以一生与匈奴战斗七十余次,常常以少胜多,致匈奴人闻名丧胆,称之为“飞将军”,“避之数岁”。然而,这位战功卓著、倍受士卒爱戴的名将,却一生坎坷,终身未得封爵。

2、杜甫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

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3、李白开元十八年(730年),李白三十岁。

春在安陆。前此曾多次拜见本州裴长史,因遭人谗言诽谤,多次上书说明,都被拒之门外。

4、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

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5、蒲松龄蒲松龄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

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蒲松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屈原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白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杜甫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广难封。

3.五个怀才不遇的古人及故事

1、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或339年—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宜昌)。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

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2、李广 郎中令石建去世了,于是皇上征召李广接替石建作郎中令。元朔六年,李广又调任为将军,跟随大将军卫青的军队从定襄郡出击匈奴。

各将领多有杀敌俘敌达到标准因功封侯的。而李广的部队没有功劳。

过后三年,李广以郎中令的身份率领四千骑兵从右北平出发,博望侯张骞率领一万骑兵和李广同行,分两路走。走了大约几百里。

匈奴左贤王带领四万骑兵包围李广,李广的士兵都很恐惧,李广就派他的儿子李敢快马冲击敌人。李敢独自带了几十名骑兵飞奔而去,直穿匈奴骑兵的包围圈。

抄出敌军的左右两翼而回,报告李广说:“匈奴人容易对付。”士兵才安定下来。

李广布成圆形阵势,面向着四外,匈奴猛攻他们,箭下如雨。汉兵死亡的超过一半,汉军的箭也快用完了。

李广便命令士兵把弓拉开,不要放箭,李广亲自用大黄弩弓射敌人的副将,射死了几个,匈奴人渐渐松懈。恰巧天色黑了下来,军官士兵都面无人色,可是李广的神气同平常一样。

更加精神振奋地指挥军队。军中士兵很佩服他的勇气。

第二天,继续奋力战斗,张骞的军队也到了,匈奴军队才解围而去。汉军疲乏了,不能去追击。

这时李广几乎全军覆没,只好收兵回去。按汉朝的法律,张骞耽误了预定的

李广的军功和罪责相当,没有封赏。3、李斯 李斯生于战国末年,是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县西南)人,年轻时做过掌管文书的小吏。

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他在厕所见到老鼠吃人粪。一见到人和狗,老鼠就被吓跑了。

后来,他在仓库里看到老鼠很自在的偷吃粮食,也没有人去管。于是,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这就是说,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出人头地,就应该象在粮库里偷吃粮食的老鼠,才能为所欲为,尽情享受。

可以看出,在战国时期人人争名逐利的情况下,李斯也是不甘寂寞。想干出一番事业来。

为了达到飞黄腾达的目的,李斯辞去小吏,到齐国求学,拜荀卿为师。荀卿是当时著名的儒学大师,他是打着孔子的旗号讲学的,但是,他不像孟子那样墨守成规。

而是从当时的政治形势出发,对孔子的儒学进行了发挥和改造,因而很适合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荀子的思想很接近法家的主张,也是研究如何治理国家的学问,即所谓的“帝王之术”。

李斯学完之后,反复思考应该到哪个地方才能显露才干,得到荣华富贵呢?经过对各国情况的分析和比较,他认为楚王无所作为,其它各国也在走下坡路,决定到秦国去。临行之前,荀卿问李斯为什么要到秦国去,李斯回答说:“干事业都有一个时机问题,现在各国都在争雄,这正是立功成名的好机会。

秦国雄心勃勃,想奋力一统天下,到那里可以大干一场。人生在世,卑贱是最大的耻辱,穷困是莫大的悲哀。

一个人总处于卑贱穷困的地位,那是会令人讥笑的。不爱名利,无所作为,并不是读书人的想法。

所以,我要到秦国去。”4、王安石 熙宁七年(1074年)春,天下大旱,饥民流离失所,群臣诉说免行钱之害,神宗满面愁容,欲罢除不好的法令。

王安石认为天灾即使尧舜时代也无法避免,派人治理即可。监安上门郑侠反对变法,绘制流民旱灾困苦图献给神宗,并上疏论新法过失,力谏罢相王安石。

同年四月,曹太皇太后(慈圣皇后)、高太后(宣仁皇后高滔滔)亦向神宗哭诉“王安石乱天下”。神宗对变法也产生了怀疑,罢免了王安石的宰相职务,改任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从礼部侍郎超九转而径授吏部尚书之衔。

王安石罢相后,奏请神宗让吕惠卿任参知政事,又要求召韩绛代替自己,二人坚持王安石制定的成法。吕惠卿掌握大权后,担心王安石回朝。

借办理郑侠案件的机会陷害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国,又兴起李士宁案件来倾覆王安石。韩绛觉察到吕惠卿的用意,,秘密奏请召回王安石。

5、杜甫 至德二年(757年)四月,郭子仪大军来到长安北方,杜甫冒险从成西金光门逃出长安穿过对峙的两军到凤翔(今陕西宝鸡)投奔肃宗,五月十六日,被肃宗授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不料杜甫很快因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被贬到华州(今华县),负责祭祀、礼乐、学校、选举、医筮、考课等事。

到华州后,杜甫心情十分苦闷和烦恼。他常游西溪畔的郑县亭子(在今杏林镇老官台附近),以排忧遣闷。

他在《题郑县亭子》《早秋苦热堆案相仍》《独立》和《瘦马行》等诗中。抒发了对仕途失意、世态炎凉、奸佞进谗的感叹和愤懑。

疏救房琯这件事,杜甫经宰相张镐力救而得释放。但“帝自是不甚省录”,从此之后,肃宗对杜甫不再重用。

这一年九月,长安收复。十一月杜甫回到长安,仍任左拾遗。

4.古代人怀才不遇的故事

1、孔子

孔子感叹过说“道不行乘俘浮于海”,如果大道不能推行就乘着竹筏到东海去遨游,实际上孔子这一生颠沛流离就没有过哪个诸侯国国君真正赏识过他并委以重任。反倒是孔子的学生是他最忠实的信徒和追随者。

一些诸侯国国君如齐景公等也曾问政于孔子,但只是问而不用。

孔子晚年回到鲁国,在他死后,鲁国三桓的叔孙武叔还挑拨说孔子的学生子贡远远强于孔子。孔子是异于当世的,能得其门而入者实在是少之又少。

2、韩愈

唐代文学家,有“文起八代之衰” 的美誉。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但却求仕不得志,生不逢时。

一心为民上书言京畿百姓穷困,请求缓征徭役,租税, 却被贬为阳山令;元和14年(公元819年), 卒于824年 韩愈上著名的《谏迎佛骨表》力谏, 几招杀身之祸,后经友人鼎力营救,被贬为潮州刺史。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竟然想到了死,“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心情抑郁,悲伤到了极点。这种抑郁的心情一般都注定他们不会长寿。“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

3、李白

李白在名作《将进酒》中感叹“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正是如此肯定的感叹让人看到他的无可奈何。

李白有举世无双的文章华彩之才华,但是这种才华注定了只能为盛世锦上添花,而不是经天纬地的治国之才。所以终其一生也只能感叹怀才不遇。

4、贾谊

汉代贾谊的《过秦论》被称为“西汉鸿文”,这篇政论文鞭辟入里地分析了秦之得失。但是贾谊之才不是治世的汉文帝当时面对时局所能施行的。最终不能伸展抱负的贾谊英年早逝,实在是让人扼腕叹息。

5、陶渊明

陶渊明生不逢时,心有大志,却怀才不遇,为了养家糊口当了一个小小的县令,因为看不惯邮督的飞扬跋扈交出官印,隐居乡下。

在公元406年,大诗人陶潜当时四十一岁,在彭泽县当知县,每个月领着大概五斗米的官俸。有一天的下午,陶潜上完班,办完公事后,刚换上平时穿的便衣,坐在那里翻看着曾经的诗作。突然,有一位小吏急匆匆闯进来说:“张大人现在要过来巡查了,老爷请赶紧换回官服去迎接他。”

陶潜是又无奈又气愤,他不禁叹了口气,说:“我不可能因为这五斗米的俸,就去像一个非常无能的人点头哈腰。”说完之后,他就临时决定不再继续当这个知县了,说罢便开始收拾好行李,归隐而去了。

5.古代怀才不遇的例子

1、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或339年—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宜昌)。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

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2、李贺 李贺写诗早有盛名,只因其父讳,终不得举。抑郁不平的他,恨恨地写到:“夜来霜压枝,骏骨折西风。”

甚至也曾无奈地想过要“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般的弃笔从戎。

不满于现实,又无力改变现实,李贺穷愁苦恨,二十七岁就离开了这个令他心碎的世界。3、李斯 李斯生于战国末年,是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县西南)人,年轻时做过掌管文书的小吏。

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他在厕所见到老鼠吃人粪。一见到人和狗,老鼠就被吓跑了。

后来,他在仓库里看到老鼠很自在的偷吃粮食,也没有人去管。于是,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这就是说,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出人头地,就应该象在粮库里偷吃粮食的老鼠,才能为所欲为,尽情享受。

可以看出,在战国时期人人争名逐利的情况下,李斯也是不甘寂寞。想干出一番事业来。

为了达到飞黄腾达的目的,李斯辞去小吏,到齐国求学,拜荀卿为师。荀卿是当时著名的儒学大师,他是打着孔子的旗号讲学的,但是,他不像孟子那样墨守成规。

而是从当时的政治形势出发,对孔子的儒学进行了发挥和改造,因而很适合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荀子的思想很接近法家的主张,也是研究如何治理国家的学问,即所谓的“帝王之术”。

李斯学完之后,反复思考应该到哪个地方才能显露才干,得到荣华富贵呢?经过对各国情况的分析和比较,他认为楚王无所作为,其它各国也在走下坡路,决定到秦国去。临行之前,荀卿问李斯为什么要到秦国去,李斯回答说:“干事业都有一个时机问题,现在各国都在争雄,这正是立功成名的好机会。

秦国雄心勃勃,想奋力一统天下,到那里可以大干一场。人生在世,卑贱是最大的耻辱,穷困是莫大的悲哀。

一个人总处于卑贱穷困的地位,那是会令人讥笑的。不爱名利,无所作为,并不是读书人的想法。

所以,我要到秦国去。”4、王安石 熙宁七年(1074年)春,天下大旱,饥民流离失所,群臣诉说免行钱之害,神宗满面愁容,欲罢除不好的法令。

王安石认为天灾即使尧舜时代也无法避免,派人治理即可。监安上门郑侠反对变法,绘制流民旱灾困苦图献给神宗,并上疏论新法过失,力谏罢相王安石。

同年四月,曹太皇太后(慈圣皇后)、高太后(宣仁皇后高滔滔)亦向神宗哭诉“王安石乱天下”。神宗对变法也产生了怀疑,罢免了王安石的宰相职务,改任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从礼部侍郎超九转而径授吏部尚书之衔。

王安石罢相后,奏请神宗让吕惠卿任参知政事,又要求召韩绛代替自己,二人坚持王安石制定的成法。吕惠卿掌握大权后,担心王安石回朝。

借办理郑侠案件的机会陷害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国,又兴起李士宁案件来倾覆王安石。韩绛觉察到吕惠卿的用意,,秘密奏请召回王安石。

5、冯唐 一次汉文帝乘车遇到冯唐,谈到赵将李齐才能,并感慨自己没有廉颇、李牧一样的将领去抵御匈奴的侵犯。冯唐直言道:“即使汉文帝有这样的将领,也不会任用。”

汉文帝大怒,并起身回宫。之后文帝召见并指责其当众羞辱自己,冯唐道歉说:“我这个鄙陋的人不懂得忌讳回避。”

彼时,匈奴大举进犯、并杀死都尉孙卬。汉文帝向冯唐请教当初言语的原因,冯唐回答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从。

如果要支持边防将领,必须赏罚恰当。并主张应当宽恕当时因为瞒报杀敌人数的魏尚,继续支持其守卫边防。

文帝赞同冯唐劝谏,并派遣其去赦免魏尚,使其复职云中郡郡守,冯唐也被任命为车骑都尉,辅佐战事。汉景帝即位后,冯唐被任命为楚相,但很快被罢免。

汉景帝去世后,汉武帝即位。当时匈奴犯边,帝广征贤良,虽然冯唐再次被举荐,可是已经九十多岁了,只能任命其子冯遂为郎。

因为冯唐出仕尚晚,且因汉武帝求贤时已经年过古稀,心有余而力不足。后世学者文人通常用冯唐来形容“老来难以得志”。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屈原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李贺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李斯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王安石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冯唐。

6.怀才不遇的古人

最怀才不遇的文人 多情诗人李商隐和“牛李党争” 星岛环球网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一首不经意的《锦瑟》诗,近乎无题,却给后世的人们带来无穷的借题发挥的想象空间。 如果仅把李商隐当作一个多情善感的诗人来看的话,依我之见那是对李商隐的一种误读,李商隐固然生于晚唐社会的动荡年代,从其一生来看,短短46年的生命竟跨越了唐宪宗,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唐宣宗六代帝王,可见时局变化之纷繁复杂,而其壮年之时也恰深处于晚唐社会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相争的政治背景之中,但是,从历史的规律来看,乱世出英雄,深潭藏蛟龙,此时又何尝不是胸怀抱负,志存高远的男儿们建功立业,一展宏图的历史机遇?据说北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年轻时为了避开五代十国在北方的战乱,曾一度逃到江南,其后遇到一位洞悉世事的高僧,高僧点化他说:好男儿应当知难而上,江南繁华地固然富庶安逸,但是难以成就帝王之业,中原地区虽战乱频仍,但正是奇男子谋取霸业之所在,看你长的龙行虎步,鼻直口阔,何不投奔枭雄,成就霸业呢?赵匡胤深以为然,果然开基建制,铸就大宋江山,此为后话。

表面来看,李商隐生不逢时,朝廷上下,朋党为奸,政治环境可谓恶劣,从另一角度而言,又生当其时,太平盛世又何需经天纬地之才呢?事实上,李商隐也并非专事缠绵悱恻的花间诗词的高手,在他16岁时,便以《才论》和《圣论》两篇文章声名鹊起,并颇受当时文坛领袖,朝廷重臣令狐楚的赏识,从而中进士,入政坛,崭露头角,其《行次西郊作一百韵》一诗更是以高屋建瓴的角度客观描述了唐王朝从创立到唐文宗的全部社会历史,是晚唐社会首屈一指的政论长诗,由此观之,李商隐的仕途前程可谓是一片看好啊! “牛李党争”是晚唐社会无法挥去的一抹乌云,和北宋末年的变法派和保守派,明朝末年的阉党和东林党之间的党争一样,颇受史家微词和诟病,以牛僧儒和李德裕为首的两大政治派别,在晚唐本来就区促和逼仄的政治空间中,更是刀光剑影,你来我往,互不相让,直杀的天昏地暗,不可开交,直至江山崩塌,社稷倾覆。锋芒初显的少年李商隐在晚唐政坛中初试身手便掉进了这个巨大的政治漩涡,迎接他的不是一个顺理成章的繁花似锦,春风得意马蹄疾的美好前程,却是一个始料未及的身不由己,命运多舛的坎坷历程。

公元837年,也就是李商隐进士及第的那一年,他的恩人令狐楚溘然离世,失去依靠的李商隐离开令狐家族投奔至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麾下,并娶其女为妻,从表面上来看,在当时牛李党争还远没有发展到极致的背景之下,这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反而会大大增加李商隐的政治资本和人脉资源,但是,后来事态发展的曲折和轮回却是让人始料未及的,令狐家族逐渐发展成为牛党的中坚势力,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这位李商隐多年的好友高居唐宣宗的宰相一职,而王茂元则发展成为李党一派,作为一个具有独立意识并努力保持独立立场的诗人而言(此乃大多数艺术家的天性),李商隐并无门户和党派的偏见,却不得不背负着令狐家族骂他“忘恩负义”的罪名同时又要承受和应付着李党一派的百般拉拢,其内心的苦状可想而知,虽然,诗人曾努力的修补他与令狐家族的关系,正如他于武宗会昌五年(845年)的秋天寄给令狐绹的一首诗中所云: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寄令狐郎中》)。

诗中诗人贴切的将两人的关系比作嵩山的云(诗人闲居在洛阳)和秦地的树(令狐绹在长安高居右司郎中),彼此已经久久的隔膜了,我千里迢迢的收到你寄来的书信,莫要问我这位梁园的旧客近况如何,我就像茂陵秋雨中一脸病容的司马相如一样。诗人曾是令狐家的旧客,在此用梁园和司马相如的典故表达,可谓是情真意切,发自肺腑。

我一直都在揣测着令狐绹看到这封信时的感受,但是,我没有看到令狐绹给他的回信,也不知是否给他回了信,但更大的可能是:没有回信,对于大多数政治家而言,“敏于行而纳于言”是一条金科玉律。 对于深处于现代商业社会的我们而言,李商隐守着如此多的权力和人脉上的资源竟还沦落到潦倒的地步,实在令人不解,如果历史可以大胆假设的话,我们不妨替李商隐安排一下他的政治选择,一、当时如果他能义无返顾的投奔牛党,与令狐家族一脉相承,势必稳居高位,权力显赫,但是,付出的代价是:他就要昧着良心看着令狐绹们将他心目中的政治偶像李德裕一贬再贬,直至贬死于海南任上,他能做得到吗?二、如果他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信念(李商隐事实上倾向于李党,但有点三心二意),完全投奔至李党的麾下,那么他不但要背负沉重的“忘恩负义”的十字架,同时要随时准备着在李党得势后对牛党人士进行毫不手软的大张挞伐,他又能做得到吗?或许还有另外一个假设,假如李商隐采取骑墙的政治策略呢?这可是一个高明的“不倒翁”的策略,他完全可以继续成为“牛党”宰相的至。

7.求几个古今中外怀才不遇和怀才得遇的例子

1、陈子昂怀才不遇

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万岁通天元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

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随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表达自己怀才不遇得心情。

2、韩愈《马说》讽刺怀才不遇

贞元十一年(795年)至十六年(800年),韩愈初登仕途,不得志。曾经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但结果是“待命”40余日,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辞焉”。

尽管如此,韩愈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终未被采纳。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再加上朝中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才能之士不受重视,郁郁不得志。

《马说》原为韩愈所作《杂说》的第四篇。此文作于贞元十一年(795年)至十六年(800年)间。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流露出作者愤世嫉俗之意与怀才不遇的感慨与愤懑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用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

3、王维《不遇咏》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

《不遇咏》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此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描述了主人公的不幸遭遇,深刻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慨和内心的痛苦与矛盾。

4、姜太公助力周文王

姜太公钓鱼是发生于商周时期的历史传说故事。商纣暴虐,周文王决心推翻暴政。太公姜子牙受师傅之命,下界帮助文王。但姜子牙觉得自己半百之龄、又和文王没有交情,很难获得文王赏识。于是在文王回都途中,在河的一边,用没有鱼饵的直钩钓鱼。

大家知道,鱼钩是弯的,但是姜子牙却用直钩(那其实也不能叫钩了)、不用鱼饵,钓到了很多鱼。文王见到了,觉得这是奇人(古代人对奇人都很尊敬的),于是主动跟他交谈,发现这真是个大有用之才,招入帐下。后来姜子牙帮助文王和他的儿子推翻商纣统治,建立了周朝。

5、刘备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

诸葛亮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在隆中隐居。 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姜太公钓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诸葛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韩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子昂

8.抒发怀才不遇的古文

行路难【唐】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唐】李白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粟。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彗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行路难,归去来。感遇【唐】岑参北山有芳杜,靡靡花正发。

未及得采之,秋风忽吹杀。君不见拂云百丈青松柯,纵使秋风无奈何。

四时常作青黛色,可怜杜花不相识。游崇真观南楼睹新及第题名处【唐】鱼玄机云峰满目放春晴,历历银勾指下生。

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感遇【唐】张九龄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感遇【唐】张九龄兰叶春葳蕤,桂花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感遇【唐】张九龄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飞沉理自隔,何所慰吾诚。

黄州暮愁【唐】项斯凌澌冲泪眼,重叠自西来。即夜寒应合,非春暖不开。

岂无登陆计,宜弃济川材。愿寄浮天外,高风万里回。

剑门道中遇微雨【宋】陆游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自嘲【宋】陆游少读诗书陋汉唐,莫年身世寄农桑。骑驴两脚欲到地,爱酒一樽常在旁。

老去形容虽变改,醉来意气尚轩昂。太行王屋何由动,堪笑愚公不自量。

书愤【宋】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咏史(二) 左思 【原文】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登幽州台歌 年代:【唐】 作者:【陈子昂】 体裁:【七古】 类别:【怀古】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日齐山登高 年代:【唐】 作者:【杜牧】 体裁:【七律】 类别:【记时】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秋宿湘江遇雨 年代:【唐】 作者:【谭用之】 体裁:【七律】 类别:【羁旅】 江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

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书愤 年代:【宋】 作者:【陆游】 体裁:【七律】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贾生 年代:【唐】 作者:【李商隐】 体裁:【七绝】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宿府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七律】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登岳阳楼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五律】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将进酒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乐府】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谪仙怨 年代:【唐】 作者:【刘长卿】 体裁:【词】 晴川落日初低,惆怅孤舟解携。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独恨长沙谪去,江潭春草萋萋。 县西郊秋寄赠马造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体裁:【七排】 紫阁峰西清渭东,野烟深处夕阳中。

风荷老叶萧条绿,水蓼残花寂寞红。 我厌宦游君失意,可怜秋思两心同。

送杜审言 年代:【唐】 作者:【宋之问】 体裁:【五律】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不见(近无李白消息)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五律】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沁园春 年代:【宋】 作者:【苏轼】 。

江阴暨阳论坛:https://www.jiyangluntan.com/ https://www.jiyangluntan.com/18693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