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阴 汕头典故(关于潮汕民间传说故事)

汕头典故(关于潮汕民间传说故事)

汕头典故(关于潮汕民间传说故事) 1.关于潮汕民间传说故事 1、潮州凤塘后陇山“老热”传说 古时候,潮州市凤塘镇有个老爷,叫老伯公,独自一个人住在后陇山上,清贫为乐。有一次,一个皇…

汕头典故(关于潮汕民间传说故事)



1.关于潮汕民间传说故事

1、潮州凤塘后陇山“老热”传说

古时候,潮州市凤塘镇有个老爷,叫老伯公,独自一个人住在后陇山上,清贫为乐。有一次,一个皇帝落难,狼狈地逃到了后陇山。此时的他已经很多天没吃饭了,饿得饥肠辘辘。老伯公见到他这样,很心痛。可惜他家里穷得家徒四壁,实在拿不出什么像样的东西给皇帝吃。无奈之下,他只好弄点番薯叶,熬了之后给皇帝吃。

后来皇帝东山再起,回到京城再次登基。这个皇帝很重感情,安定下来之后,他想起了在凤塘的这件事,很感激老伯公。于是派人到潮州凤塘后陇山去接老伯公,打算请他到京城享福。那些接到命令的官兵风风火火来到后陇山,老伯公被吓得惊心胆战的,以为是皇帝嫌他招呼不周,竟然拿粗廉的食物来给皇帝吃,派人来抓他回去受罚。

于是他便躲在山上,死活不肯出来。那些官兵知道他躲在山上,便上山去寻找。可是又老是找不到他,心想,要不放火烧山,把他逼出来。可是当整座山被烧光之后,老伯公还是没有出来。官兵们感到很纳闷,便上山去搜。结果发现,老伯公抱着一棵树被烧死了。远在京城的皇帝听后很伤心,命人将那棵树雕成老伯公的像,并供老伯公为神。

老伯公死去的日子是农历二月初一。为了纪念这个老伯,时至今日,凤塘镇后陇山的五个村子在每年的二月初一这一天,一同祭拜老伯公,并且一起举行潮汕地区的传统节日——“老热”。

2、揭阳玉湖小庙传说

揭阳市揭东县玉湖镇玉联村的一个三岔路口上,有一棵很大的榕树,榕树下面,有一座小庙。相传这棵榕树,是济公种下的。当年济公四处云游,在天上悠闲地飞着,经过玉联村时,他手中的酒壶不小心一晃,从天上掉下了一棵小种子,不偏不倚落地到在了这个三岔路口。

不久之后,这棵种子接受了天地的滋养,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村民们认为这棵大树是济公种下的,会有灵气,可以保他们平安。于是,他们在树下建起了一座小庙,在里面供奉这一尊老爷。至今,这座小庙依旧香火鼎盛,前来朝拜的人络绎不绝。

扩展资料

潮汕地区位于广东省与福建省的连接处,其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历来为粤东、赣东南、闽西南的商品集散地,潮汕人称之为“省尾国角”。

潮汕地区东邻漳州,西接惠州,南濒南海,北界梅州、龙岩。这里三面背山,一面向海。气候宜人,境内虽有富饶的潮汕平原,但常有台风与地震威胁。

有“耕田如绣花”之美誉,有“潮汕三宝”:“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潮汕姑娘(当地人称“姿娘”)、“雅致细腻、精美绝伦”的潮汕工艺品以及被誉为“中国最高端菜系”的潮州菜“等。

“潮汕”历史上长达近2000年称呼为“潮州”,历史诸如称呼为“潮州”(隋、唐、宋王朝),“潮州路”(元朝)、“潮州府”(明、清王朝)等,在1904之后才出现这个“潮汕”称呼。

1904年,今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松口镇人张煜南等看准这里巨大的发展潜质,便倾力组建潮汕铁路有限公司,兴建从潮州府城至汕头埠的铁路。1906年,潮汕线铁路筑成,同时又配置“潮汕号”机车头并通车。由此“潮汕”一词开始传播。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潮汕

2.汕头有什么历史

汕头古时为滨海冲积地区,海水的冲击带来了植被庄稼所需的丰富的营养,于是在宋朝时期这里就形成了村落,属揭阳县;元代时期,出现了一些较大的村落,古称厦岭;明初在此设有蓬州守御千户所,嘉靖年间置澄海县时遂属澄海。

由于汕头地区沙脊向海伸延,百姓多设栅捕鱼,故又称做沙汕;到了康熙年间,建立了沙汕头炮台,雍正年间就被简称为了汕头;至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汕头就开始对外开市,成为我国重要的通商口岸。 1921年时,汕头成立了市政府,与澄海分治;1930年被准予设市,隶属于广东省政府。

建国以后,汕头逐步走上了对外开放城市的道路,从此汕头迈入了新的阶段。

3.汕头和汕尾是怎么来历?

一、汕头市区古为滨海冲积地,宋朝时已形成村落,属潮州揭阳县;元代时光华埠一带已有较大渔村,称“厦岭”。

到明朝嘉靖年间在潮州府置澄海县,将汕头地域划属澄海县,因沙脊向海伸延,百姓设栅栏捕鱼,栅栏古称汕,所以称此地“沙汕”;清康熙年间在此建筑炮台,改称“沙汕头炮台”,到雍正年间开始简称汕头。

二、汕尾原名“汕美”,因“汕”的意思是海滩的高处,而这里又以美丽滨海风光著称,故得名“汕美”,“美”与“尾”谐音,后来就把“汕美”叫做汕尾。汕尾港早在宋初就成为商埠,曾经是“舟楫云集”之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有“小香港”之称。

汕尾市山明水秀,风光旖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先人创造的灿烂文明,形成了“神、海、沙、石、”多姿,“湖、岛、湾、岬”独特,“峰、泉、岩、洞”迥异,历史古迹和革命文物辉映的旅游资源特色。

扩展资料:

一、汕头是潮汕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凡“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潮人”,有潮人的地方无疑就有潮汕文化的存在。潮汕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有中外文化兼容的特点,汕头文化以潮汕方言、潮剧、潮菜、工夫茶、潮汕工艺、潮汕民俗等特色文化为代表。

汕头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至2012年,汕头汕头市共有旅游景区点20多处,其中国家4A级旅游景区5处,3A级旅游景区1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处。

主要景点有含汕头八景景点在内的礐石风景区、澄海塔山风景区、莲花峰风景区、南澳生态旅游区、中信高尔夫海滨度假村、陈慈黉故居、青云岩风景区、北回归线标志塔、汕头方特欢乐世界·蓝水星主题公园等。

二、汕尾是潮汕文化、闽南文化、广府文化、客家文化的交汇地,文化多元而兼容,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是历史名人彭湃、马思聪、谢非的故乡。

有7个国家级、13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白字戏、西秦戏、正字戏是国家稀有剧种,陆丰的滚地金龙、皮影戏、英歌舞、汕尾渔歌、海丰麒麟舞、钱鼓舞、河田高景等丰富多彩而富有本地特色的文化融入旅游。

汕尾市的饮食属潮汕风格,其汇闽南地区与广州地区之所长,风味自成一格,以焖、炖、烧、炸、炒、泡为主。海鲜、汤类和甜菜的烹饪最具特色,口味清鲜,浓郁而不油腻。风味名菜有烧雁鹅、护国莱、清汤蟹丸、油泡螺球、绉纱甜肉、太极芋泥等。

汕尾市传统小吃品种众多且家喻户晓、远近闻名,比如小米、牛肉饼、菜粿(菜包粿)、韭菜饺、冬节鸽、猪肠粉、层糕粿、菜茶、咸茶、扁食等等。海陆丰地区的饮食习惯与闽南接近,同时又受广州地区的影响,渐渐地汇两家之所长,风味自成一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汕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汕尾

4.汕头为什么叫汕头 汕头的历史介绍

汕头,广东省辖市,位于广东省东部,韩江三角洲南端,北接潮州,西邻揭阳,东南濒临南海。境内韩江、榕江、练江三江入海,大陆海岸线长217.7公里,海岛岸线长167.37公里,有大小岛屿82个。[1-3]

汕头为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1-22℃,日照时间2000-2500小时,降雨量1300-1800毫米。[4]

汕头是全国主要港口城市、中国最早开放的经济特区、海西经济区重要组成部分。汕头港于1860年开埠,素有“岭东门户、华南要冲”、“海滨邹鲁、美食之乡”美称,享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中国品牌经济城市、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文具生产基地。

汕头市区地处韩江、榕江、练江的出海口,汕头湾把市区分成南北两片。

北片的汕头市区古为滨海冲积地,唐末五代时期便有灵聚庵存在,宋代时砂尾(今金砂乡)已形成聚落,沟南、鱼洲亦已有居民,宋宣和三年(1211年)重置揭阳县时属其辖区;南片的濠江古为潮阳县建制的招收都,宋时增设了砂浦都,此时招收、砂浦仍然属潮阳县管辖。[9] 元代光华埠一带已有较大渔村,称厦岭。明初设蓬州守御千户所。

明嘉靖年间潮州府新置澄海县时:北片(今汕头市区)脱离揭阳,属澄海,因沙脊向海伸延,百姓设栅捕鱼,称沙汕;南片(今濠江区)仍属潮阳县。清康熙年间潮州府建沙汕头炮台。雍正年间简称汕头。

汕头素有“百载商埠”之称,1858年(咸丰八年)4月,已经占领广州的英法联军进逼大沽口,美国驻华公使伙同英、法、俄三国公使联袂到达大沽外,照会清政府,提出侵略要求。美国公使列卫廉与清政府直隶总督谭廷襄开始谈判,讨论了美国所提出的草约。

5月19日,因英法联军即将于次日发动进攻,美国应英国的要求,不动声色地中止了正在进行中的谈判。

英法联军攻占大沽后,清政府派桂良、花沙纳等人与英、法谈判。虽然清朝官员并不信任美使,但还是一再恳求美使与俄使居中调停。列卫廉以“调停人”的伪善面孔欺骗清政府。

6月7日,美使列卫廉恢复了与清朝官员的会谈,并同意就美方所提出的条约草案再度进行谈判。

6月18日,美国抢先英、法与清政府签订了《中美天津条约》。 其中增开潮州(后改汕头)、台南为通商口岸[10] 。

1858年,恩格斯在《俄国在远东的成功》中指出,汕头是“唯一有一点商业意义的口岸。”(《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38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11]

5.汕头为什么被称为海滨邹鲁?

海滨邹鲁 “邹鲁”一直被尊崇,在中国各地,有很多类似“滨海邹鲁”、“江南邹鲁”称呼,“邹鲁”之词亦不绝于史书典籍。《庄子·天下篇》载:“其在于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缙绅先生多能明之”。司马迁也曾对齐地与邹鲁的风气作过比较,说:“邹鲁滨洙泗,犹有周公遗风,俗好儒,备于礼”(《史记·货殖列传》)。邹鲁“俗好儒,备于礼”是很有名的。王献唐先生在《炎黄氏族文化考》中说:“儒之一词,即原于邾娄之娄”,而最早的鲁文化也是由“邾娄文化”里发展出来的。“鲁为娄转,因娄得名”。北周文学家庾信在《哀江南赋》中,有“于时朝野欢娱,池台钟鼓,里为华盖,门成邹鲁”之名言。唐代开元盛世时的“大手笔”张说,在其《奉和唐玄宗〈经鲁祭孔而叹之〉》一诗中,有“孔圣家邹鲁,儒风蔼典坟”之佳句。唐代另一大诗人孟浩然,在其《书怀贻京同好》中,有“维先至邹鲁,家世重儒风”之妙笔。值得一提的是,全部儒家中人,宋明以降被政府确认为“圣人”的只有五人,即圣孔子、复圣颜渊、宗圣曾子、述圣子思、亚圣孟子,而这五位圣人全出自邹鲁地区。可见,邹鲁地区在培养儒学方面是非同寻常的。

同上

释:鲁国,春秋时孔丘的故乡;邹国,战国时孟轲的故乡。陈尧佐以两位圣人故国的简称合成一词,作为“文明”的代词。潮汕文化人喜欢以“海滨邹鲁”作为潮汕地区的代称。

6.汕头市为什么叫做海滨绉鲁

邹鲁”一词,是典故中之典故。宋真宗时,在朝廷做官的四川人陈尧佐被贬来潮州当通判。他在潮州的时间虽不满两年,但与潮州人民和潮州的山水结下深厚的感情。他后来回朝廷,官至相爷级,但“未尝一日忘潮”。他回京都开封后,有一潮州王姓举人上京考试,榜上有名,陈尧佐很高兴,写了《送王生及第归潮阳》的诗赠他:“休嗟城邑住天荒,已得仙枝耀故乡。从此方舆载人物,海滨邹鲁是潮阳。”诗中的“潮阳”指潮州一带。全诗大意是:不要小看潮州这“国角”的蛮荒之地,来自此地方的举子金榜题名衣锦回乡;潮州这处地方从此将贤人辈出载入史册;潮州虽地处海滨,但与孔子的故乡(鲁国)和孟子的故乡(邹国)一样,是文明昌盛的地区。陈尧佐还有另一首诗也出现“邹鲁”一词:“潮阳山水东南奇,鱼盐城郭民熙熙。当时为撰玄圣碑。而今风俗邹鲁为。”(《送潮阳李孜主簿》)

释:鲁国,春秋时孔丘的故乡;邹国,战国时孟轲的故乡。陈尧佐以两位圣人故国的简称合成一词,作为“文明”的代词。潮汕文化人喜欢以“海滨邹鲁”作为潮汕地区的代称。

7.汕头市为什么叫做海滨绉鲁

邹鲁”一词,是典故中之典故。

宋真宗时,在朝廷做官的四川人陈尧佐被贬来潮州当通判。他在潮州的时间虽不满两年,但与潮州人民和潮州的山水结下深厚的感情。

他后来回朝廷,官至相爷级,但“未尝一日忘潮”。他回京都开封后,有一潮州王姓举人上京考试,榜上有名,陈尧佐很高兴,写了《送王生及第归潮阳》的诗赠他:“休嗟城邑住天荒,已得仙枝耀故乡。

从此方舆载人物,海滨邹鲁是潮阳。”诗中的“潮阳”指潮州一带。

全诗大意是:不要小看潮州这“国角”的蛮荒之地,来自此地方的举子金榜题名衣锦回乡;潮州这处地方从此将贤人辈出载入史册;潮州虽地处海滨,但与孔子的故乡(鲁国)和孟子的故乡(邹国)一样,是文明昌盛的地区。陈尧佐还有另一首诗也出现“邹鲁”一词:“潮阳山水东南奇,鱼盐城郭民熙熙。

当时为撰玄圣碑。而今风俗邹鲁为。”

(《送潮阳李孜主簿》) 释:鲁国,春秋时孔丘的故乡;邹国,战国时孟轲的故乡。陈尧佐以两位圣人故国的简称合成一词,作为“文明”的代词。

潮汕文化人喜欢以“海滨邹鲁”作为潮汕地区的代称。

江阴暨阳论坛:https://www.jiyangluntan.com/ https://www.jiyangluntan.com/18713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